重大利好!ICO获得一张“复活卡”

继2017年9月4日,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公布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》近半年后,就在最近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等官媒突然一反常态的表示:“绝对的“一刀切”其实不利于遏止ICO和虚拟货币交易带来的风险,关停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后各大虚拟货币的价格反而会上涨。实际上,ICO本身是一种金融创新,政府应该在合法、风险可控的环境下,允许部分优质ICO项目发展。”


看这风口架势,难道在预示着ICO即将“重返人间”?



这一信号不管是对于关注区块链项目的还是“偷摸”海外“炒币”的玩家们来讲,绝对算得上是2018开年最劲爆利好消息,甚至没有之一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在本次官媒集体发声的文章中,有6点非常重要的信息:


1、对于本质上属于证券模式的ICO,应当使用证券的监管办法进行监管。


2、 对于非证券模式的区块链项目,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区块链和交易场景更好地结合起来,监管这类项目应当注意控制金融风险,鼓励应用创新。


3、区块链行业应当拥抱监管并加强行业自律,防止害群之马的出现。


4、 建议引入监管科技(RegTech),运用“监管沙盒”等方式,对合规的ICO项目进行引导。


5、 完善民法体系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规定,保护区块链资产持有者的合法利益。


6、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发行准备工作。



其实,对于此前在国内全面封锁打击ICO的政策,很多人都是抱以惋惜甚至是“愤怒”的。而短短半年时间,中国也从全球“数字货币主力军”(至少在挖矿产业上来讲)得宝座瞬间跌落,如今发展还不如日韩等国,此后,国内投资者以及“矿工”开始纷纷转至海外,以便继续参与。


当初国内全面禁止ICO确实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发生,但侧面的,也阻碍了国内区块链技术的发展:在一片看好的欢呼声中,区块链项目一直笼罩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尴尬。甚至在公告出台后,开始叫嚣着“币、链分家方能良性发展”的“专家”们,在历经了这半年后,脸也早已被市场格局和发展动向打肿,但却依旧一个个苦于国家的严厉政策不敢多做伸张与改口。这一切的连锁反应,体现在“一刀切”的政策管控之下,显得尤为讽刺。



如今官媒领先发声提出“允许部分优质ICO项目发展”的言论,并带头承认并肯定ICO的重要性,对于目前中国数字货币以及区块链项目市场有着绝对积极作用。这一重要利好信号,能够抛砖引玉,可以预测,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,还将继续出台重要指示,而基本方向应该都是积极面的。


一味的“围追堵截”ICO不但遏制了国家在新生划时代技术面前的发展,也让政策与国内乃至全球的民众意向背道而驰。


此前七部委下发文件后,部分ICO项目绕道国外继续经营,其机构的设立以及代币的发行与交易名义上在国外,但是实际上的项目、责任人和投资人都在国内,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,让公告与监管沦为“废纸一张”。国家既没达到想要的结果,而也将投资者置于政策监管保护的“灰色地带”。



在矿圈就有人就曾提到,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挖矿产地,按理说应该是这场时代变革与金融发展中最应享受红利的人,但却由于国内监管等一系列的原因,变成了整个币圈乃至整个区块链技术项目中最底层的“廉价劳动力”损耗国家电力的同时,赚得也越来越少,还随时面临被取缔监察的风险。成为全球“最惨”的群体。


目前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相较于去年发布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》有了很大缓和与转变,但文中提到的“优质“一词,可以解释为,并非完全开放,只有“符合”相关要求的ICO项目,才能GET到一张“复活卡”。不过这样也能更加保障国内投资者的利益,有助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飞速发展。


任何市场,都会有“假货”,监督者应立足净化市场,打击“假劣伪冒”,全面禁止跟“闭关锁国”没有本质差别,有效监管方能让混乱的市场逐渐步入正轨。


-End-


版权及免责声明:“币都”所发布的文章作品,仅供数字货币爱好者阅读参考,并不代表“币都”的立场和建议,币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,如该转载不符合您的意愿或侵犯您的版权,请您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


相关推荐

评论